分類:國內旅遊
104/10/22/13:00
10月22日, 星期四
旅行是一種心境轉換,讓人脫離忙碌軌道,重新享受人生的美好。今天是花東秘境旅行的第二天,台東的早晨依舊是一片寧靜安祥,馬路上的車子不多,來住的行人不疾不徐,生活在這裡,實際體驗慢活和樂活的真諦,輕易就看得見屬於台東的輕生活節奏。
台東是全臺灣海岸線最長最美的地區,地形多山,縱谷內有稻田相依偎,與大海毗鄰而居,在這裡的各個角落都輕易地擁有一大片蔚藍色天空和乾淨的天際線。導遊老師昨天說過;台東天氣得天獨厚,這裡不常下雨,但欲從未缺水過。的確,這次受颱風外圍影响,北部的雨下不停,而台東只斷斷續續下了一些就放晴了。
旗魚金典飯店外觀
早餐後,8點整出發,一大早領隊就要帶我們到『加路蘭海濱遊憩區』吹海風。這裡是一處東海岸新興景點,位於台11線公路157公里附近,是一座大自然與藝術氣息兼俱的美麗海岸公園。
加路蘭海濱遊憩區入口處
加路蘭海濱遊憩區
從遊覽車下來,馬上就領教到這裡強勁的東北季風威力,讓原本整齊的頭髮瞬間被吹成雞窩頭。加路蘭遊憩區幅員遼闊,首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寬廣及修剪整齊的草坪,而耳邊聽到的是有節奏的海浪聲和呼呼作響的風聲。
最新髮型~雞窩頭
以漂流木及廢棄鐵片組合而成的瓊麻花藝術裝置
海岸邊的「加路蘭遊憩區」,自然景色秀麗,臨界山海之間,不但提供了東海岸旅行的最佳休息站,也是個很適合拍照的地方。這裡有豐富的岩石地貌,涼亭和觀景台,登上高地,放眼遼闊的太平洋,海天一色,心情倍覺舒暢。從觀景台眺望左側的都蘭山和海灣,山海相依,景觀無限美好。
除了欣賞自然美景之外,園區內也有不少由漂流木所組合而成的裝置藝術作品,其中有兩條魚矗立在海邊,取名為「我的好朋友」,另外還有竹編以及廢鐵片制作的瓊麻花、「哭泣的露珠」等等,連休憩涼亭中的裝飾也可見漂流木的蹤影。愛拍照的姐妹們在園區內瘋狂拍照,尤其愛讓美麗的絲巾隨風飄揚所展現出來的美感,一時之間,園區內只見五顏六色的絲巾在強風中飛舞著,為這片灰暗的天色增添了繽紛的色彩。
9:30分離開加路蘭來到東河鄉的大街上,原來是為了買周美菁背過的都蘭國小書包。其實書包本身並無特色,只因名人的加持便有人莫名其妙跟進,真是不可思議,倒是背個20倍大的大書包來照個相還頗具趣味性的,一小時後,我們的行腳來到東管處。
別偷懶!給我上學去!.....不要!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都歷的「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東管處) 。處本部坐山面海,全區佔地約20公頃,有一大片綠意盎然的草坪和花草樹木圍繞,尤其是面向無敵海景,四周環境相當豐富而美麗。
管理處內設置有自然地質博物館、阿美族文化展示區、史前文化、海洋區、東海岸景觀區與互動體驗區等等。透過遊客中心的影片欣賞,我們更能充份認識東部海岸的自然人文與山水之美。
在這塊淨土中,最美的藝術還是綠色大地。偌大園區在規劃上,加入後山原住民的在地人文風情,以及精心制作的藝術品裝置在草地上成了最佳拍照背景。藍天綠地在藝文點綴之下,氣勢更顯不凡。
中午前離開東管處到成功漁港美玲海產吃午餐。台東成功漁港海鮮出名,俗擱大碗,新鮮的旗魚生魚片令人讚不絕口,鮮蚵、海蝦等等,是旅行台東的必吃美食。
飽餐一頓後,三部中巴帶著咱們來到美麗的三仙台風景區。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的三仙台,是由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所構成,島上奇岩怪石遍佈,其中有三塊巨大的岩石,傳說八仙中的三仙~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登臨此島,因而得名。
今天的天氣不錯,只是東北季風吹得很囂張,一覽無盡的遼闊太平洋,雲朵流動於山海間,強風翻起白浪相互追逐,景觀美得讓我心動不已。
三仙台在地形上原屬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切斷了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過去想參訪三仙台的遊客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過,1987年完成了八拱跨海步橋,它的波浪造型,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上,拱橋銜接三仙台和本島,已成為東海岸極為著名的地標,也是遊客旅行台東必到之處。。
三仙台跨海步橋,長度約400公尺,共有八個拱橋連接而成,灰色與藍色的橋身橫臥,紅色台階,造型獨特美觀。行走在拱橋上感覺很震撼,因為海風實在太強了!在橋上佇立片刻,俯視海水,只見白浪滔滔拍打著礁石發出嘩啦啦的巨響。過了拱橋,登上三仙台,這裡設有整齊的環島步道,步道兩側長滿了林投和白水木等濱海植物,島的四周珊瑚礁環繞,由於強烈的風化和海蝕作用,讓島上除了仙劍峽、合歡洞天然奇景外,海岸邊還散佈著海蝕溝和壺穴等海蝕景觀,登島遊覽探幽訪勝,令人感覺舒暢開懷。
我們於2:20分揮別了三仙台前往緊鄰的『比西里岸』白守蓮部落。比西里岸Pisirian是阿美族語〝放羊〞的意思,這裡也被稱為放羊的故鄉。白守蓮原本只是一個平凡的海灣小漁村,隨著時代變遷,部落現在已不見羊群,居民也不多。有感於部落年青人口逐漸外流,部落族群與一些藝術家們齊心努力推動社區營造,發掘部落新亮點和特色,並與著名『幾米』合作打造出一個充滿藝術文化氣息的比西里岸,希望藉此能帶動部落觀光資源,找回失去的人潮。
在部落的各處牆面上藏有『幾米』的11幅畫作,除了造型人物的彩繪外,文化中心旁的老舊廢棄房舍外牆與建築本體、部落閒置空間也被重新活化、賦予新生。他們更利用漂流木制作羊群遍置濱海四週作為裝飾藝術。
我們跟隨著趙領隊的腳步進入白守蓮村子裡,藉由尋訪11處彩繪藝術的同時做深度部落遊覽,進一步感受部落被山海環抱的自然風情、寧靜與純樸感覺。
下午3:20分離開比西里岸,車子停在登仙橋休憩區。登仙橋位於東富公路泰源村的入口,馬武窟溪流經此處,經過千萬年的侵蝕作用,將堅硬的都蘭山集塊岩層切割,形成壯觀的峽谷景觀~泰源幽谷。休憩區內山谷間覆蓋著濃密原始森林,陡峭的岩壁和野生果樹林提供猴群適合的生存條件,晨昏覓食的時段常在樹林間成群出沒,場面相當壯觀,形成極為獨特的景色,是台東賞台灣獼猴的最佳去處。
台灣獼猴頭圓臉平,耳朵小,尾巴長,長相可愛。登仙橋的小猴子很溫馴,牠們只靜靜等待遊客的餵食,不會隨便撒野,由於未到覓食時間,我們未看到猴群,只有稀稀落落幾隻在橋邊休息。
泰源幽谷就位在東河鄉馬武窟溪出海口的東河橋風景區內,緊鄰登仙橋休憩區。兩座新舊東河橋橫跨其上,橋下是馬武窟溪。由於位在海岸與縱谷的過渡地帶,周圍群山包圍,加上河流侵蝕作用,形成峽谷地形。我們走在舊東河橋上,在碧綠山水、群山環繞、兩岸峭壁險峻和橋下潔白的雲母石襯托之下,泰源幽谷風光亮麗動人。
舊東河橋建於民國19年,由日本人設計。當時為了因應地形並且保留溪中巨大雲母石景觀,特別設計成獨特的橋墩,堪稱是一座與自然環境最佳結合的橋樑,是名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非常值得到此一遊。舊東河橋在新橋啟用後功成身退,現在已禁止車輛通行。舊東河橋左側是新東河橋,建於民國81年,造型新穎簡潔,是一座紅色的鋼拱橋。
舊東河橋已有85年歷史,是台 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泰源幽谷雪白的雲母石
紅色的新東河橋
攝影師才有的架勢
從舊東河橋往前行,漫步東河鄉社區內,來到東河包子專賣店,據說這裡有非吃不可的美味包子,到底有多好吃呢!其實見仁見智,只要肚子餓了,什麼東西都好吃的。4:50分離開東河鄉返回台東市,華燈初上時抵達台東一所原住民音樂餐廳~響羅雷。
肚子餓了什麼都好吃
響羅雷風味餐廳位於卑南鄉利嘉部落的一個小山坡上,居高臨下可俯瞰整個台東市夜景。餐廳平時提供原住民特色美食外,晚間還有歌手駐唱,兼具味、視、聽覺的感官享受,讓人大啖美食之餘,也感受到輕鬆愉悅的用餐氛圍。酒酣耳熱之餘,大夥兒配合歌舞演出,也紛紛慷慨解囊,把小費籃子都塞滿了。
搞熱鬧我們在行
晚間回到飯店休息,夜晚結伴逛鐵花村。鐵花村音樂聚落為觀光局「國際光點計畫」的第一個正式營運據點。由台鐵貨倉宿舍改造的鐵花村,是由臺東音樂人和藝術工作者共同打造的音樂聚落及在地發芽的慢市集,可說是台東的音樂集散地,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如今已蛻變成為台東第一個結合音樂、藝術、文創市集的交流舞臺。夜晚的鐵花村同樣有著樂活自在的生活氛圍,明亮可愛的彩繪熱氣球,裝點位於鐵花村入口處以及內部,一整片的彩繪熱氣球海把整個鐵花村都照亮了!
明天是旅行的第三天,將會有哪些精彩行程呢!下一篇遊記再細述道來!
留言列表